索引号: WA3315000-2017-001 发布机构: 区经委
生效日期: 2017年02月24日 文 号: 嘉经〔2017〕4号
关键词: 主题分类: 各部门文件

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

嘉经〔2017〕4号

关于印发《2016年度嘉定区经委(商务委、金融办)工作总结》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2-24 浏览次数: 【字体:

各科室、事业单位:

现将《2016年度嘉定区经委(商务委、金融办)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读。

 

 

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

2017年2月24日

 

 

 

 

 

 

 

2016年嘉定区经委(商务委、金融办)

工作总结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区经委围绕“稳中求进、进中求变、变中领先”的发展总基调,以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精准转型为工作主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力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全区二、三产业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健康运行。

一、2016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279.5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完成632.7 亿元,同比增长9.8 %;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394.8亿元,同比增长16.9%;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989.5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外贸进出口1223.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完成合同外资11.9亿美元,同比下降22.6%;外资到位资金5亿美元,同比下降18.7%;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2.7亿元,同比下降3.8%。

二、2016年主要工作

(一)抓创新,产业经济释放新活力

1、科创中心重大产业项目稳步推进。制定《关于推进嘉定区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入选项目要求、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等具体推进举措。根据实施方案,梳理并确定了2016年的40个重大产业项目,明确推进的年度目标以及区、镇两级政府与项目方的推进责任。多次召开产业联席会议,专项研究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德梅柯、宝龙城市广场等4个项目已投入使用,“京东”亚洲一号二期等10个项目正处于紧张的建设阶段,小i机器人等12个项目土地指标已落实。

2全力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完成四大产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产业未来发展的路径、目标和任务。加强政策聚焦,出台产业扶持政策30条,围绕项目引进、企业培育、平台搭建、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产业基金引导、专项扶持推动、人才政策激励等措施,促进四大产业做强做大,集群集聚发展。加快基础建设,完善四大产业数据监测体系。协同区统计局开展排摸调查工作,梳理新增全区二、三产四大产业企业170家,其中规上企业36家,全面反映了我区四大产业发展的真实水平和规模,为完成“十三五”期末目标提供准确的参考和依据。

3、产业发展区域统筹加快形成。为缓解我区在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分布散、统筹协调弱、项目落地难的问题,牵头筹划起草了《嘉定区关于产业发展区域统筹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嘉定区关于统筹产业项目评审准入的实施办法》,努力实现“准入一把尺、规划一张图、资源一个库和开发一盘棋”的统筹发展新格局。筹备产业促进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把握区级经济统筹目标方向、改革推进和重大项目协调等重大事项部署。建立项目预警机制,与重点项目签订三方责任书和编制进度计划表。着手建立“三库一平台”,即招商资源库、招商项目库、重点企业数据库和区域统筹管理平台,全面掌握区内土地、厂房、楼宇等招商资源和企业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统计。

(二)稳增长,重点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1、先进制造业优势持续提升。以汽车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优势日益凸显,全年共实现产值5279.5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较去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1902.1亿元,同比增长11.7%,带动属地工业增长6.3个百分点。年内,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德梅柯汽车自动化项目建成,邦迪汽车系统、驭势汽车科技签约入驻,联影医疗二期开工建设,迅达扶梯新工厂奠基,机器人在线总部落户。

2、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764.2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完成产值42.8亿元,可比增长15.9%,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均实现16%左右的增长。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上海光机所光学元件生产基地、中科院“超导量子器件柔性中试平台”项目等成功落户和签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技术整体转让给深圳光和精密自动化有限公司,转让费达1亿元人民币,成为区内“纸变钱”的首个案例。同时,乐视汽车研发中心正式落户国际汽车城汽车·创新港,百度与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建“无人驾驶示范区”,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正式开园,科技优势进一步释放。

3、文信产业规模效应持续扩大。全年新增规模文化信息产业企业1948家,同比增长49.2%,实现营业收入1037.8亿元,同比增长27.4%,实现税收39.7亿元,同比增长8.7%。电子商务继续保持领跑态势,实现交易额1214.9亿元,同比增长22.9%。胖猫家、上海燊普、壁咚科技等132个项目入驻嘉定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商务的集聚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知名文化品牌“开心麻花”入驻“现厂”文化创意园区,北虹桥时尚园、北虹桥文创苑、画院艺术交流中心等6大文化项目入驻江桥。 

4、新型金融产业加快发展。以建设“金融硅谷”为目标,结合产融合作示范城为契机,积极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小贷公司业务有序开展,京汇、大众等13家小贷公司累计放贷266.3亿元,其中3家互联网小贷公司增势迅猛,占比达到五成;上市企业队伍日益壮大,年内,城地股份、康德莱相继在上交所上市,全区目前上市企业已达12家,其中主板7家,中小板2家,创业板3家。股权托管交易及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77家,累计已达到248家;新型金融模式不断涌现,为众多小微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欧盟中国(上海)科技金融中心落户嘉定,“上海新金融科技服务平台” 正式启动运行。

(三)调结构,产业转型迸发新动力

1、全力推进园区二次开发。突出规划引领,根据《上海市各区县产业园区布局规划(2040)》,会同区规土局及各街镇,启动我区“3+1”产业园区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园区转型,以104-195-198区域联动为契机,积极推进乡镇工业区转型试点,争取市级配套政策。强化园区管理,联合国资下属园区二次开发部门,排摸和梳理了全区各园区开发进展情况,形成动态跟踪机制,及时掌握园区运行情况。

2、加快淘汰劣势企业。年内,全区共完成劣势企业调整193家,节约标煤2.88万吨,腾出土地2218.96亩,超额完成全年调整计划。聚焦重点企业,以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淘汰重点,结合区域内优质企业发展需求,如完成了自力重钢结构营造(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调整,满足上汽大众总部园二次开发需要。聚焦重点区域,继续推进嘉北郊野公园成片专项中剩余26家企业调整,通过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推进,目前已全部完成签约。同时,全力推进马陆镇都市产业园及江桥镇西郊智慧园区2个成片区域调整,研究区域整体成片调整方案,探索成片区域企业调整转型新模式。聚焦技术改造,充分利用市级资金平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含量。年内,完成对爱茉莉、索锂科技、斯凯孚等12个技改项目验收工作,累计拨付资金2395万元。

3、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联合嘉定都市网举办“节能知识网上竞赛”,共吸引了1048名市民参加在线问答;开展节能宣传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机关等活动,积极引导和带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年内共举办以低碳社区、绿色城市为主题的节能活动33场。推进清洁生产。督促企业制定清洁生产方案,帮助企业挖掘节能减排空间,查找管理漏洞。年内共组织评估企业8家,验收5家。完成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完成包括姚记扑克、迎园饭店等近200家单位的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的现场核查工作;对列入市2016年第一批、第二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专项资金补贴的196个项目,共计拨付资金11934.52万元。

(四)优服务,产业发展环境取得新提升

1、招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投资促进平台信息枢纽作用,建立嘉定区产业活动信息库,实现了产业活动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共享。全年共梳理出较大规模活动168个,组织各经济小区、园区负责人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共110家次。根据嘉定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围绕“四大新兴产业”及文化娱乐、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开展精准招商。年内与清华企业家协会、清科集团等11个平台达成合作协议,与合作平台共同举办或参与招商推介活动共33次。进一步完善项目动态跟踪机制,协调各职能部门帮助企业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在谈项目顺利落地。据统计,年内上报在谈项目600个,已落户315个。

2、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持续优化。依托“1+12+33+N”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通过公开征集、联合评审,最终与6家专业机构达成合作,分别在管理咨询、投融资、法律维权和税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今年共举办企业培训35场,为50家企业提供诊断咨询服务,服务人数达1000余人。借助市级资金扶持平台,帮助京颐科技等9家中小企业申报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获得扶持资金567万元。库茂机器人、德梅柯、裕强户外等30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做好“市中小企业服务互动平台”运维工作,加强数据检测统计,及时发布区内各类活动信息和重要工作提示,提升服务企业软实力。

3、外资外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国检嘉定办事处成立,从业务职责及内设机构上进行了扩容,后续还将开展原产地证办理、设立进口货物公共查验平台及跨境电子商务等相关业务。实行审批+备案的管理新模式,为外资企业提供一个快速、便捷的审批通道,方便企业生产经营。今年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966个,所有审批事项平均3.5个工作日内办结,比承诺办结缩短一半。推进“上海外贸进出口调查监测系统”嘉定监测站工作。年内,我区入库率及上报率均保持100%,入库样本企业达90家。

4、产业研究和监测分析进一步深化。完成区重点产业研究小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四大产业集群及战新产业为重点研究方向的十个产业研究小组,开展产业发展方向、重点、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为嘉定重点产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建立健全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嘉定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实施意见》。建立嘉定区工业经济预测系统管理平台,有效提高了对各镇工业经济走势及时性与准确性,及时掌握全区经济产经的新变化、新趋势,增加运行监控的时效性及前瞻性,制定并落实各项措施,促进我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完成重点课题调研工作,组织开展《嘉定区“十三五”文化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嘉定区四大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的探索》课题调研工作,在全面分析嘉定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就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方式和途径提出了建议和具体措施。

(五)惠民生,城市生活彰显新魅力

1、商贸服务业布局更趋合理。严格审批商办项目,对全区商办项目进行排摸梳理,6个重大项目向市商务委进行专题汇报,共出具产业征询意见7个,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并联审批意见20个。商业综合体阵容持续扩大,台北时尚风情街、百联嘉定购物中心、大融城、宝龙商业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先后开业,全区商业综合体总数已达11家,不同的商业定位、特色和主题,居民消费更趋多元化。上海购物节-嘉定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围绕“新消费、新体验、新联动”的主题,为嘉定人民奉献了一台集会商旅文体融合、精彩纷呈的购物盛宴。

2、民生服务进一步改善。完善菜市场规划布局。根据全区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嘉定区标准化菜市场布局规划(2016-2020)》大力开发新业态。引进生鲜宅配项目“食行生鲜--社区智慧微菜场”,年内新增“食行生鲜”配送站点75家,累计布点已达100家。首家“智慧菜场”--惠民新城金郡集贸市场正式上线。扎实推进早餐示范门店工程。根据市商务委召开的市政府实事项目早餐示范门店工程动员会精神,集中走访江桥、南翔、新城、菊园等大居和早餐工程薄弱社区,提高布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今年我区共有5家企业的9个门店申报早餐示范门店工程,其中5家门店已通过初审。

3、市场监管持续加强。积极推进市场规范治理。结合 “五违”整治活动,开展对问题突出的专业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已关闭专业市场3家,拆除违章建筑10000平方米、17家生产加工型商户搬离,“三合一”现象大幅减少。强化金融风险监控。对区内P2P企业进行全面梳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经营产品、股东架构等方面情况,同时聘请第三方机构通过开展共性风险分析,提前做好风险警示工作,努力维护区内新型金融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好单用途预付卡监管工作。开展美容、美发、沐浴等重点领域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专项整治工作,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年内妥善处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76件。

过去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全区二三产业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意识到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稳增长形势严峻、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新兴产业集聚度不高等。为此,我们要密切关注产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产业精准转型、城市精美成长、民生精细服务”的发展目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强化区域统筹能力,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努力开创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新局面。